“咱这个播种机一天能播多少种子?”“像这种4行的播种机保守能种200亩,6行的保守能种400亩地。”日前,一场演示先进播种技术的农机展示会在南和区郝桥镇东薛屯村举办,吸引了众多种粮大户、农技专家和企业代表的目光,智能化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以其高效、精准的作业表现,成为现场瞩目的焦点。
展示会现场,随着机器启动的轰鸣声,智能化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缓缓驶入试验田。在行进过程中,精密的气吸装置如同无形的大手,精准吸附起一粒粒种子,按照设定的间距与深度,将它们均匀地播撒进湿润的土壤,精准、高效的播种过程引得不少种粮大户连连点赞。“深浅和密度都符合要求,效率也比传统的播种机要高很多,挺好的。”种植大户胡凤巧说。
现场技术人员介绍,这款播种机采用先进的气吸式排种技术,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、智能控制系统,能够实现精准播种、变量施肥,有效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,降低种子和肥料的浪费。据实际应用数据显示,使用该播种机,每亩可节省种子8%,肥料利用率提高15%,出苗率提升8%以上,作业效率是传统播种机的2-3倍。这不仅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,还为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郑云平表示,将大力推广先进智能适用农机,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农机水平,帮助农户节约农资成本,提高出苗质量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从播种到田间管理,农业科技的应用正全方位赋能农业生产。从“会”种田到“慧”种田,农业科技的迭代升级,正推动着农业生产向更高效、更智能的方向迈进。
在南和区郝桥镇侯西村的广袤麦田间,种粮大户周立波承包的600亩小麦正值“一喷三防”关键期。通过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,让这片麦田的田间管理工作开启了“加速度”。
作业现场,随着技术人员指尖在遥控器上灵活操作,无人机螺旋桨飞速旋转,强劲气流裹挟着细密的雾状农药,均匀地覆盖在每一株麦苗上。据技术人员介绍,这架新型植保无人机单次可携带50-75升药剂,凭借高效的喷洒系统,一次飞行便能完成30-50亩地的作业,用时只需要10分钟左右,作业效率达到人工的50倍以上,农药利用率提高20%左右。
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温春爽表示,现在小麦是一喷三防的关键期,通过无人机作业在最短的时间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,减少病虫害发生,预防干热风,增加千粒种,防治小麦早衰,为南和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。
近年来,南和区深入贯彻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智慧农业,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,促进农业提质升级。(南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欢 梁朋涛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