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曦初照,南和区贾宋镇郄村一座座大棚在微光中轮廓尽显。在其中一座试验大棚内,暖湿的空气裹挟着浓郁的瓜香,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甜瓜掩映在藤蔓间,显得格外诱人。
“我们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,与专业的种业公司进行合作,在甜瓜试验棚里种植了64个品种,通过对口感、品相、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,最终筛选出两到三个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。”郄村党支部委员赵军祥一边采摘甜瓜,一边高兴地介绍。
得益于基地不断实践改良,加上棚体的升级更新,这里种植的甜瓜比传统种植模式能提前20天上市,并且甜瓜糖度高、皮薄、清脆可口,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,吸引各地收购商纷至沓来,订单源源不断,目前价格达到5~7元/斤,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可达500亩,亩产3000斤,亩均收入18000元。小小甜瓜不仅成了郄村的“致富瓜”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甜蜜”产业。
从甜瓜田向南二十余公里,另一种“甜蜜经济”正在枝头酝酿。走进东三召乡西三召村的果园,十余亩杏树绿意葱茏、生机盎然,色泽鲜亮、个大饱满的杏挂满枝头,阳光洒落,杏果掩映在绿叶间,传递着丰收的喜悦,众多游客穿梭在杏林间采摘。
“这里的杏又大又甜,现采现吃的话比较新鲜,在果园里面也可以亲近大自然,下次带家人也来品尝一下。”采摘游客左上龙兴奋地说。
果园负责人王学锋介绍,他们选取优良品种,皮薄肉厚核还小,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,今年杏林收成好,亩均产量达2500斤,通过发展休闲采摘,每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。
近年来,南和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,结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特点,引导农民开展甜瓜、杏、葡萄等特色种植,并大力发展采摘、观光等休闲农业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截至目前,全区特色种植达15万亩,带动10万余人增收致富。
“我们立足特色种植产业优势,以科技赋能品种优化锻造产品硬实力,同时以农旅融合催生业态创新延伸产业价值链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。”南和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微莉介绍。(区媒体中心记者霍木荣 梁朋涛报道)